检察风采 首页/ 检察风采/ 检察风采/

听红检干警说说心里话:

时间:2021-02-18

来源:红兴隆人民检察院

作者:韩丽红

编辑:孙明卉

录入:孙明卉

审核:师杰

【字体:  
红检忆芳华~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新的一年开始了,换了一个新的工作日记本。
 
    我有一个习惯,每天不管多晚都要把一天的工作记录下来,不管大事小情,哪怕只是一句话的提示,方便自己对工作的总结和梳理,岁数大了,更有必要给自己提个醒儿,需要实时掌握自己的工作地点、工作动态和工作量。2018年3月,从检察室调整到院机关工作以来,已经记录了大小10本工作日记,舍不得丢弃,翻着那些已经流逝的日子,内心感慨万千。
 
    一天天的日子原本是无形的,但一本本日记便让这无形的日子变得实实在在,一天一页或几天一页,生命也由此变得具体。
 
    翻看这些流走的时光,重拾2020年的记忆,这“三个一”在我心上......
 
一史馆,一段历史,一段峥嵘岁月
 
    2019年,经新一届党组研究,决定在院机关打造建设“红兴隆院史馆”,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截止到2020年10月底初具规模,图文并茂地呈现了1983年至2020年间的红兴隆检察历史和概况。我作为院史馆建设的一员,主要承担了搜集、甄选照片、文字撰写(郭金艳也参与了撰写工作)、材料梳理汇编、数据统计等工作,内容多、工作量大,经历时间长,特别是要把原牡丹江与红兴隆农垦区院两院的历史整合,既要兼顾两院的历史发展,又要兼顾人物、案件等方面的均衡。两院都是同期成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和文化,如何把两院的特色之处展示出来,这是对我的考验。
 
    在筹备和建设过程中,王学林检察长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和指导,他利用曾经在农垦分院政治部的工作经历,洞察历史,思路清晰,给我提供事件、人物等信息,特别在史馆整体设计上更是思路开阔,高瞻远瞩,有效利用空间,科学设计,精巧布局,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为检察干警开辟了一个回眸历史、开拓进取的精神家园,激励着干警为了肩上的荣誉和使命凝心聚力,奋勇向前。
 

 
    在我接手参与建设的那一刻起,使我真正了解,一路走来,红兴隆院的建设者从未脚步停歇,奋斗者的汗水洒满光辉岁月,也见证了青年干警的茁壮成长,红兴隆检察人胸怀大局,奉献青春甚至生命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至深的事迹。
 
一本书,一段人生,一曲永恒诗篇
 
    2020年,最难忘。9月,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也让我体会到了忠孝不能两全的真正涵义。父亲在抗癌的近三年时间里,恰是我离开农场工作(2018年3月到牡丹江农垦院,2019年8月到红兴隆院)没能陪在老人身边尽孝的三年,偶尔半个月回来一次,也都只是在床边坐坐,聊聊近日的所见所闻。
 
    父亲特别理解我在外工作的压力和难处,每次回来都给我打气鼓劲,让我好好工作,不要惦记他的身体,并告诉我回家来要调整心态、好好休息,给爱人做顿可口的饭菜,生怕我因为照顾他而耽误与爱人相聚的时间,继母的通情达理和无微不至也让我轻松了许多。父亲知道自己余下的时间不多了,但他乐观的心态还是感染了我,病情稍微好转,身体能吃得消的情况下,一定要看报纸、杂志、翻阅书籍(父亲真的是老了,再也拿不起笔写点东西了),听听山东吕剧。兄姊们在想,在父亲的有生之年为他做些什么能最有意义且让他高兴呢?父亲一生坎坷,14岁就成为一名娃娃兵,冲进淮海战役的烽火硝烟,全国解放后随十万复转官兵来到北大荒。自幼喜爱文学,从1968年起,利用公务间隙进行文艺创作,身患重疾仍笔耕不辍,耕耘在北大荒的广阔天地上,创作了一大批富有哲理、思想、情怀的杂文及其他文艺作品,以“鲁兵”笔名见诸报端,先后在《黑龙江日报》《老年日报》《农垦日报》《红叶》等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数百篇(首)。离休后的20多年间,他一直坚持着不放下笔杆子。作为一名老转业官兵、第一代北大荒人,他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北大荒和黑土地的真挚情感,体现出对北大荒的浓浓赤子之情。即使年过八旬,眼睛昏花,双手颤抖,他依然坚持着创作,以文言志,以文抒情。他热爱生活、乐观豁达、忘我拼搏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们及身边的朋友,不如把父亲多年来所有发表过的部分文章辑录成册,以“书”铭志,激励后辈子孙。
 
    我的提议一出,大家双手赞成,立即成立临时团队,按照能力各自分工,有负责收集整理的,有编辑的,有写简介的,有美工设计的,有联系印刷的,有负责校对的。由于父亲留给我们的时日不多,为了能让他老人家看到书,大家是快马加鞭,日夜不停的校对书稿,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鲁兵文集》一书诞生了。当父亲看到书的那一刻,激动地留下了热泪。
 
    现如今我把这本书随时带在身边,工作生活遇到不开心时,翻阅下父亲的书集,这里总能找到一份心灵鸡汤让你释怀。直到现在掩卷遐思,不得不感叹,父亲是勤劳而博学多面手,更是值得我辈学习的榜样。
 
一岗位,一份责任,扛起使命担当
 
    2020年,按照院党组的工作安排和分工,我负责全院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对我而言,之前的18年工作时间都是在检察室,检察室工作的经历主要锻炼基层沟通、协调综合能力,文字写作几乎用不到。负责宣传工作虽然不陌生,但是压力大,责任也大,特别是从分院到基层院都非常重视宣传工作。我曾经也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能做好?怕因自己的能力不足而使全院宣传工作掉队、拖后腿。然而正如汪国真先生写的那样: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为此,我一直在路上!
 
    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毫无防备措手不及,利用宅家闲暇时间,正好统筹布局全年宣传工作计划,分解工作任务,想好就立即动手起草计划,发布通知。我带领我院的新媒体团队在不分昼夜的修改信息,撰写信息。天天都在改,不是正在改,就是在琢磨改的路上。通过新闻信息的撰写和修改,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作为一个新媒体人,把握好新闻视角和政治的敏锐感尤为重要。
 
    一年来,我和我的新媒体团队多措并举,砥砺奋进,规范新媒体管理、运用,讲好检察故事,提升检察公信力,全年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龙剑网共推送检察宣传信息近千条,新媒体影响力在全区五个基层院中位居榜首。
 
    父亲有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人的生命应该讲究质量,它包括健康的身体、开朗的心境、丰富的精神世界、多彩的生活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把岁月变成永存的诗篇”。人生在“俯仰之间”就过去了,我的能力有限,但我认为只有认真做事、真诚待人、乐于奉献来弥补能力的不足,这让我觉得更有意义。我用文字在心田上耕耘,记录下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工作上的多多少少,游历间的种种感受,内心的丰盈,是我的永恒财富。
 

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农垦分院 邮政编码:150090
黑ICP备05000574号 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农垦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