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天眼”赋能检察公益诉讼,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时间:2023-09-22
来源:农垦分院第六检察部
作者:王晓婷
编辑:孙明卉
录入:张琪
审核:师杰
“自然保护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龙江的重要载体,检察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作用,为建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有力司法保障!”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农垦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贾一锋在实地踏查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指出。
今年,农垦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自然保护区公益诉讼法律监督专项工作。针对自然保护区面积大,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具有分散性、隐蔽性,仅仅依靠人力调查取证难的问题,农垦检察机关探索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辅助办案,在涉垦区8个自然保护区开展卫星遥感大数据赋能检察公益诉讼试点,搭建自然保护地卫星遥感法律监督平台,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调查模式,“天上看”“地下查”,聚焦自然保护区内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法律禁止的人类活动,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自动化扫描自然保护区地表的局部变化,将前后不同时期的卫片进行叠加比对,推送自然保护区内违法问题线索,检察机关根据问题线索开展实地调查。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方白鹳、丹顶鹤、白头鹤、白枕鹤等珍禽和东北亚候鸟的重要繁殖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2002年1月,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拉姆萨湿地公约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中国现有的36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同年,洪河湿地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我国第二批列入《名录》的14块国家重要湿地之一。2009年洪河保护区所在地被誉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2014年洪河保护区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16年洪河保护区被纳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黑龙江流域候鸟迁飞区网络成员。
9月21日,在检察机关与黑龙江省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洪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召开的生态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圆桌会议上,办案检察官将利用“卫星+无人机”技术发现的一起非法开垦湿地违法行为的卫星遥感图片,按照历史年代逐一进行了展示,通过对比分析卫片,直观清晰的呈现了违法开垦的全过程,与会各方针对洪河自然保护区划定后个人违法开垦历史遗留问题达成了解决共识,形成多方生态保护合力。
近年来,农垦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垦区实际,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区公益诉讼法律监督工作,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4件,督促治理湿地400余万平方米,打击了污染水体、违法放牧、非法捕捞、私自挖沟等违法行为,为新时代自然保护区保护提供了案例样本和实践经验。